华佗从盐渎来到了一个大城镇。这里街宽巷深,人烟稠密。他高视阔步地向前走着,经过一个高墙深院人家,朱漆大门敞开着,门口停着一顶轿子,他向里面瞥了眼,不屑一顾地继续向前走去。
大院里有个青年,看到走方郎中从门前经过,忙飞奔进屋,对着他父亲急促地说:“父亲,刚刚看到有个走方郎中经过咱家门口,把他叫进来给你看看病好吗?”
“侍医院里有的是名医好药,还去找什么走村窜寨的草医! ”
“好医好药治到现在,你不还是老样子,成天胸闷烦躁。”
正在旁边的一位客人从中圆场道:“郡守( 即太守,汉朝一郡的行政长官),我看不妨叫来看看。侍医院里有些医官不过徒有虚名,有些病人也以吃到贵重药为满足,小小的毛病,竟会拖上很长时间。倒是有些走方郎中看病干脆,看得好的病,药到病除;看不好的病,他就不看。民间盛传的华佗就是这样,据说有的病人根本没有吃他的药就死了,但是他们的家属不仅不抱怨他,反而佩服他。就是因为他看得准确,做得实在。鄙人略懂医药,如果草医处方不合医理,不吃就是了。”
“那么你就去把那走方郎中叫来。”郡守吩咐儿子。
青年追上了医生,上前问道:
“二位身背药囊,是行医的吧?”
“是的。”
“从哪里来,请问大名?”
“从盐渎来,不过我们不是盐渎人。我叫华佗。”
“先生就是沛国谯县华佗?久仰大名,请去我家。”青年把追寻的原因说了一番,边介绍父亲的病情,边陪着华佗回去。这样,华佗对郡守的病情十分已知道八分。
见到郡守,华佗只稍为按按脉,看看舌,简单问了几句,就和郡守儿子一起退出卧室,到客厅去开处方。
华佗对青年说:“令尊胸有积滞,所以郁闷烦躁,宜泻不宜补,只有让他大吐一场,吐尽积滞,病才会好。你看是快治还是慢治?”
“当然是快治了。”
华佗向郡守儿子说明所谓“快治”,就是要尽快引起他大吐;怎么促使他快吐,就是要激起他暴怒; 怎么刺激他暴怒,可以…接着华佗给郡守写了一封长长的信,对郡守儿子讲了自己的宿处,说了声“不见效再去找我”,便告辞了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 » 郡守儿子请华佗为自己父亲看病,华佗说明“快治”的办法